2022-05-19 17:15瀏覽量:330
β-內酰胺酶的常規(guī)檢測方法有杯蝶法和膠體金快速試紙條法,而膠體金快速試紙條法因方便快捷,經濟高效,被廣泛使用。因此,有效掌握β-內酰胺酶快速檢測試紙條的使用尤為重要。
今天的小課堂,咱們就主要來看看β-內酰胺酶快速檢測試紙條在使用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排查。
為什么樣品中不含β-內酰胺酶,而檢測結果為陽性,造成檢測結果假陽性的因素有哪些?
假陽性原因可能為:
1. 檢測過程中移液器槍頭,手套或者加熱器污染β-內酰胺酶,并帶入到待測樣品中,導致檢測結果偏高。
2. 由于保存條件或其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使得白色微孔內抗生素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導致檢測結果偏高。
3. 在取出白色微孔,撕開封膜的過程中,用力不當致使白色微孔內容物灑出,抗生素含量減少,從而檢測結果假陽性。
4. 待測樣品在放置過程中有內源性β-內酰胺酶產生并釋放,導致出現假陽性結果。
5. 檢測過程中,不當的操作步驟,比如檢測人員吸取奶樣超過200微升,白色微孔未溶解均勻,或者延長第一步9分鐘孵育時間,都有可能造成檢測結果偏高。
為什么樣品中含有β-內酰胺酶,而檢測結果為陰性,引起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的因素有哪些?
原因可能為:
1. 樣品儲存條件不當,比如高于室溫長時間存放,導致β-內酰胺酶降解。建議檢測的樣品要存放在4℃,且存放時間不超過3天。
2. 樣品中添加的疊氮化鉀和重鉻酸鉀類的防腐劑,舒巴坦和克拉維酸等酶抑制劑以及酸敗或者添加堿類物質都會對檢測造成干擾,使得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的可能。
3. 檢測區(qū)內的物品,像加熱器,移液器,槍頭等污染β-內酰胺類的抗生素,會使酶活性受到抑制,從而檢測結果偏低。尤其剛測完β-內酰胺類的抗生素后要完成清場工作。
4. 檢測人員不正確的操作步驟,比如取樣量明顯小于200微升,或者第一步孵育時間不足9分鐘,或者加熱器溫度不到40℃等,都有可能造成檢測結果偏低。
為什么檢測β-內酰胺酶的過程中,檢測結果時而陰性,時而陽性,出現陰陽反復的情況?
1. 樣品中有一定含量的β-內酰胺酶,而且其活性恰好在試紙條檢測的臨界值,環(huán)境條件或者人為操作的波動使得檢測結果陰性和陽性反復出現。
2. 樣本自身理化性質的不穩(wěn)定,比如脂肪聚集,內部不溶物顆粒等因素使得取樣不均勻,檢測的樣品結果有差異。
3. 白色微孔中抗生素受潮或蒸發(fā),抗生素含量的參差不齊也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4. 檢測過程中取樣量的多少,隨意縮短和延長孵育時間都會使檢測結果發(fā)生波動。
檢測結果和其他廠家產品檢測結果不一致怎么辦?
1. 首先,先確定兩種檢測方法或者兩個檢測產品檢測限是否一致,產品A檢測限是2U/mL,產品B檢測限4U/mL,若樣品中酶活性3U/mL,產品A檢測結果陽性,而產品B檢測結果則為陰性。
2. 確定檢測方法完全按照說明書要求完成,產品A和產品B說明書中取樣量,孵育溫度和時間等可能不完全一致,一定要按照各自說明書進行操作。
3. 檢測的樣品要一致,儲存條件要合適。同樣的奶和加工后的奶粉檢測結果不一定完全一致。
上一篇: 食品安全一周簡訊【5.12-5.19】
下一篇: 大米重金屬檢測,華安麥科有妙招!